安徽砀山女尸的身份之谜 她会不会是传说中的香妃?

 胡来网   2023-05-02 01:38   119 views 人阅读  0 条评论
摘要:

安徽砀山女尸是在2001年出土的一具清朝的女尸,此具女尸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竟然身着龙凤服,补服上的官识图为“麒麟白泽”,要在知道在封建时期等级制度还是很明确的,寻常百姓不可能有这样的服饰,砀山女尸有传闻就是香妃娘娘,她的真实

  安徽砀山女尸是在2001年出土的一具清朝的女尸,此具女尸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竟然身着龙凤服,补服上的官识图为“麒麟白泽”,要在知道在封建时期等级制度还是很明确的,寻常百姓不可能有这样的服饰,砀山女尸有传闻就是香妃娘娘,她的真实身份到底是谁呢?

  砀山女尸介绍:

  砀山出土一具清代皇宫女尸,尸身材修长,裹“三寸金莲”小脚,安徽砀山2001年出土的清代女尸尸长1.64米,年龄不过30岁女尸身着龙凤服,补服上的官识图为“麒麟白泽”。女尸有着修长的身材、细腻的皮肤、一头乌黑的亮发、修剪整齐涂着红色指甲油的一双纤细的小手,以及那一双小巧的“三寸金莲”,女子喉部呈“T”字型的深深刀痕和臀部尾骨的一个肉囊,更使人们大为惊奇。至2001年3月24日上午11点多钟,砀山县政府有关部门赶来之前,整个“梨园小区”工地人头攒动,络绎不绝。而许多古老的传说,都是从一些老人们的口中议论出来!

  砀山女尸的出土过程:

  2001年阳春三月,春和景明时节,在历史古邑、有“梨都”之誉的安徽省砀山县,50万亩梨花已是吐蕊绽放,竞相盛开,放眼环顾,整个砀山大地雪堆云涌,银波琼浪,景色蔚为壮观。3月23日上午8点,在砀山县城关西部的一片土地上,已经是机声隆隆,一派繁忙。这里是由砀山县建筑公司承建的商品住宅楼建筑工地——“梨园小区”,建筑公司经理汪洋连日来带领就近招募来的农民建筑工人,日夜苦战,加班加点,正在进行住宅楼基建工程。

  在2号楼的地基上,一台挖掘机正在隆隆作响,进行深挖地槽工作,这台庞大笨拙的挖掘机在驾驶员“老程”熟练的操纵下,长长的铁臂伸展自如,左旋右转,一次次把泥土从近4米深的地槽里挖抓上来,送上一边等待的翻斗运土车。三月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工人们的身上,建筑工人们虽然都在紧张地忙碌着,但在这样不冷不热的季节,仍很惬意,干活之余,抬头向北看去,便是一片梨花胜雪、麦苗青绿的美丽世界。

  上午9点多钟,老程忽然发现挖掘机有力的铁臂伸到4米深的地槽下掘土时,机身吃力地颤抖起来,铁臂每次也只能挖出少量杂有朽木块和白石灰样的黏土来,老程心里觉得有点奇怪,正在疑惑间,又感到机身猛烈跳了一下,铁臂处发出一声闷响。他连忙跳下驾驶室,下来查看,他担心挖到地下的大石头,毁了机器。他跳到4米多深的地槽,用脚拨开黏土一看,一块深红色的木板露了出来,锋利的铁臂竟然也只是砸坏了木板的一点表皮,再看看地槽的两壁,竟然清晰地看出有三层灰白的黏土层和两层腐朽的木板。

  程师傅连忙爬上来,上午的阳光几乎刺得他睁不开眼,他忍不住对周围忙碌的工人们叫了起来:“我好像挖到大棺材了!”这一声叫唤使周围正在埋头干活的工人们吃了一惊,正好汪洋经理也不知转到哪里去了,他们纷纷扔下手里的活计围了过来,强烈的好奇心和繁重的劳动正好使他们有一个休息一下的借口。在人们的鼓动下,老程又爬进驾驶室,开动挖掘机,继续开挖起棺材四周的土层来。

  通体深红色的棺材渐渐露了出来,棺材之大之完好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得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棺材太大太沉了,工人们便试图在地槽下打开棺盖,棺盖竟如同与整个棺体焊为一体一样无法撼动。经过人们用绳索、棍棒和挖掘机的合力,最后终于把整个棺材弄到了地面。阳光下的棺材油漆还闪闪发亮,就像刚安葬到4米多深的地下一样。

  周围的居民也闻讯陆续赶了过来,不大工夫,竟围了好几百人。在挖掘机铁臂的帮助下,人们又砸又撬,终于打开了4个工人也难以抬动的棺盖,一股浓香瞬间从棺内喷涌而出,一位盛装白净的古代女子静静地躺在里面,像睡着了一样,有许多东西在女子的头上、手上和衣服上发出亮光。

  砀山女尸的身份之谜:

  从该古墓出土的葬具(柏木为上等木料,楠木价格昂贵)、器物(随葬首饰)、墓主衣着(龙凤图案衣)及其生理特征(手掌、指甲等)判断,该女性生前生活在上层社会、养尊处优、曾受皇封(封建时代只有受过皇封的人才可着龙凤图案衣);从出土的器物(“康熙通宝”铜钱)判断,墓主丧葬时代当为清代康熙晚期。因该墓主身着锈有金丝麒麟的官服,据《明朝典制》记载,明清官服前胸和后背缀有金丝绣成的摆巾,称作“补子”,也叫“背胸”,是代表品级的徽识。明洪武二十五年规定,公、侯、附马、伯常服绣麒麟、白泽,并且规定文官用十种飞鸟代替品级,武官用六种走兽代替,并且规定平民女子首饰不准用金玉、珠翠,只准用银。清军入关后,官服和社会制度均沿袭明朝,“补子”则规定一品武官官服用麒麟,由此推断,墓主生前应有前清皇宫相当级别的身份。

  砀山女尸到底是谁?

  第一种说法:

  前清一名武官受命戍边,途经砀山时,贼寇为阻止其戍边的脚步,残忍将其妻子杀害。朝廷为了安抚悲恸欲绝的武官,下令厚葬其妻子。

  第二种说法:

  乾隆下江南时,途经砀山,听说当地有一绝色佳人,便让当地官员请来,乾隆当即被其美貌迷住,便命当地官员设行宫住下。一段时间后,乾隆因要事必须立即回京,临行前告诉该女子他回京后会派人接她回宫。但回京后,还没来得及接她,就因随行人员在皇后面前告密,皇后担心该女子的汉人血统侵犯皇家利益,便派人将其秘密杀死。但回京后,还没来得及接她,就因随行人员在皇后面前告密,皇后担心该女子的汉人血统侵犯皇家利益,便派人将其秘密杀死。

  第三种说法:

  乾隆在平定动乱时将他爱慕的一位满身散发香气的奇女子带回宫廷,但该女子性情刚烈,乾隆根本无法靠近。皇太后、皇后及其他皇妃非常担心乾隆的安危,于是一天施计将乾隆调走,把这位女子赐死。等乾隆知道赶回来为时已晚。这位香妃和其下江南时救下的一名砀山女子侍奉香妃的丫鬟都已经没了气息。悲恸欲绝的乾隆原本想将其葬在皇家陵园,但因太后不允,不得已只有将其葬在丫鬟的家乡砀山,据说这名女子就是香妃。

  米诺斯王宫是公元前3000年一座神秘的古城遗址,上个世纪英国的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思到希腊半岛时候意外发现的,而米诺斯王宫应该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宫殿遗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这座庞大的宫殿竟然历经几千年依然保存完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米诺斯王宫介绍:

  在地中海以东,希腊半岛以南,有一个长250公里,宽12—60公里的多山海岛——克里特岛。自古以来,它就是希腊的领土,是希腊最大的、也是离本土最远的一个海岛。克里特岛被地中海蔚兰色的海水所环绕,风光绮丽,气候宜人。在克里特岛上,距海边4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面积为270万平方米的城市克诺索斯。其中心王宫有两座,第一座小面积宫殿由于意外损毁而废弃;第二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米诺斯王宫遗址,是基于第一座宫殿的遗址上兴建的,长宽为150×100的多层建筑,总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

  米诺斯王宫是怎么发现的?

  今天我们能知道这一切得归功于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思,他曾到克里特岛去寻找一种他在牛津博物馆的印章上见到过的神秘的象形文字。伊文思原计划在此停留一周,但当他沿着伊腊克林市散步时,他的注意力被凯夫拉的山岗吸引住了,这座山岗令他觉得像是旧城上的雪堆。于是伊文思开始了发掘。他挖了几乎30年,挖出来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面积相当于一座城市的米诺斯王宫——克诺索斯迷宫。

  史学界通常认为克里特文明主要是宫殿文明,因为正是宫殿成了这个独特社会系统的中心,没有这些宫殿克里特社会根本不可能存在。正如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的那样,第一批宫殿出现在克里特岛上的时间是公元前3000年-2000年之间。正是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宫殿群的基本框架,宫殿群主要聚集在一座大的由北向南延伸的内院周围。宫殿群的修建是以中心的一座院子为轴线开始的,然后在中心院的四周开始修建其他宫殿。

  宫殿群的平面图很有可能一开始就是在克诺索斯形成的,因为这里曾经创造过科学上有名的最大最复杂的建筑综合体。宫殿并非按预先设定好的轮廓修建,而是由里向外建起来的。一些学者也正是以此来解释克诺索斯某些殿正面的不规则性。奇异地错落在各个层面的建筑群体相互间由台阶和走廊相连,有些台阶和走廊甚至延伸到地下。宫殿的有些房间建在采光很好的位置,有些则陷于半明半暗之间。而光照的不均衡更增加了宫殿的神秘性效果。

  米诺斯王宫的建筑分析:

  米诺斯王宫曾多次改建和扩建,最后建成的一座殿长150米、宽100米。殿的主院的东西两侧都建有厢房,厢房的台阶向上延伸了有四层楼高,厢房还建了采光孔、小内院、走廊、大厅和起居室。发掘出来的王宫建筑中,最有名的是“御座之室”和“大阶梯”。“御座之室”位于中心庭院西面,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室面向中心庭院,内有一个长方形地穴;后室较大,里面放着一个石制的宝座。宝座高高的靠背用雪花石膏制成,放在一个正方形的基脚上,座位下有奇异的卷叶式凸雕。地板染成红色,一面墙上画着两只躺着的鹰头狮身蛇尾的怪兽。

  伊文思刚开始认为这是一个浴室,但没有找到排水的地方。后来他又认为这里是3000多年前米诺斯王的议事厅,最后又从其浓厚的宗教意味联想到它是“地下世界的恐怖法庭”。它的真正用途是什么,恐怕无人得知也无从得知。另一个重要的建筑是“大阶梯”,它不仅是通向东面王室居所的唯一通道,而且在建筑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附近好几堵墙相联,墙上绘有壁画。阶梯的另一面安置有低矮的栏杆,栏杆上竖着上粗下细的柱子,支撑阶梯上的数个平台。伊文思为了不让“大阶梯”塌垮,用钢筋水泥予以加固,虽然这种“复原”遭到批评,但使“大阶梯”得以保存至今。

  米诺斯王宫的未解之谜: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曾有一个“米诺斯王宫”,相传,它是戴达鲁斯神为米诺斯王所建,宫殿结构复杂,又称“南海迷宫”。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考古学家伊文思认为希腊南端的克里特岛极有可能成为希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米诺斯王宫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产物,为何它能保存得如此完整?

  克里特文化属于爱琴海文化,这里的居民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懂得使用青铜器,而米诺斯的文化正是从那时候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500年。就在该文化的中期,岛上建立了国家,修建了王宫。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当地曾遭受一次大地震。岛上建筑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但重建后的王宫比之以前的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被伊文思挖掘出来的这座庞大宫殿正是地震后的修复之作。只是人们感到奇怪,早期克里特人能将自己受损的宫殿修复,但到了晚期,大约公元前1500年的时候,他们却弃自己的宫殿于不顾,撒手而去。米诺斯文化也从此戛然而止。后来从这里出土的泥板文字证明,接着统治这里的已经换成了迈锡尼人。但是迈锡尼人又为何不去享用这座宫殿呢?

本文地址:http://www.hzdgpx.com/194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由 胡来网编辑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